竞赛圈   > 周涛: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找到打动自己灵魂的榜样

DC竞赛

  • 关注者 1
  • 关注了

DC竞赛

官方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/周涛

 导读 

这是DC堡主周涛论读书系列文章的第四篇。

周涛在前篇中阐述了如何从历史和哲学中,学到统领知识的智识。

作为非专业的读者,首要的是理解历史演化发展规律性的东西,要能够从宏观上把握驱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,

把发展的动因和政治经济制度、地理气候条件、宗教文化背景等要素结合起来看。

在本文中周涛要和大家分享的,是他本人在读武侠的过程中,所获取的德识,以及被称作“侠”和“义”的东西。

我们需要花漫长的时间去积累生存所需的物质,而终其一生,我们都在追求德识的路上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求德识,是不是要去读儒释道的经典,甚至仅仅读这些就够了?我觉得不是。这些著作固然是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,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。

但是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,真正对我德识影响最大的,还是文学作品,其中尤其突出的,是我小学时代反复阅读的两位作者的作品:金庸和郑渊洁。

从二位先生的小说里面,我从小心里就埋下了“侠义”的种子。


先谈谈“义”

义的第一层意思,是正义。


郑渊洁的小说,主要从正面来描述。例如舒克和贝塔,还有家喻户晓的皮皮鲁,他们在自己并不强大的时候,

就敢于挺身而出和邪恶作斗争,去保护善良和弱小的一方。


从金庸,以及古龙、梁羽生等人的武侠书中,我更多的体会是反方向的,

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——不管你有多高的武功,多大的势力,多深的谋略。


正反面合在一起看,在正义背后,贯穿的是因果:行良善事,便得善果;行邪恶事,必得恶果。

中国有句俗语,说“菩萨重因,凡夫畏果”,大意是修为很高的人,看重是否以良善之心行良善之事,

从而种下善因,至于自己能得到什么现实的回报,反而不重要;反观庸庸碌碌之辈,往往看重甚至畏惧眼前的结果

至于到达结果的手段以及导致结果的原因,反而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。


曾经有一些人问过我,要怎么样才能教育好一个小孩子。我个人觉得,小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,

就是能否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运转背后,是有因果的。家长不是要生硬地把“族规家训”灌输给小孩子,

而是在小孩子做良善之事之后奖励他,在他做邪恶之事之后惩罚他。

小孩子非常聪明,自己就能够体会到这背后的价值取向。现在一些家庭,家长自身就没有正确的价值观,

又或者很多富裕家庭,对小孩百般宠爱,惩罚只是点到为止,物质上却无限充足。

这样的小孩子从小就无法区分正确和错误,也没有畏惧感,很容易沾染恶习。



义的第二层意思,是义气。


在《皮皮鲁与鲁西西》中,最被鄙夷的,就是那些背叛朋友给老师打小报告的学生——在现在的企业和政府中,

如果把老师换成领导,这样的鄙陋之人还不在少数。


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,最被唾弃的,也是那些背主求荣、背信弃义之辈!不管是背着朋友给老师打小报告,

还是背叛一个帮派甚至一个国家,这后面诱惑他的,都是利益:既可能是因为背叛而得到利益,

例如丐帮净衣派的彭长老,先后投靠金国和蒙古;也可能是如果不背叛就会损失利益,

例如张翠山宁愿自刎以谢天下,也不愿意透露义兄谢逊的藏身之所。


所谓讲义气,就是在义和利不可兼得的情况下,选择义而不是利

这样的人,心中是有一些凌驾在利益之上的东西,我们可以称其为原则或者底线。


这样的人,非常看重自己的人格,心里有一种原生的力量,

去抵抗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地将人变得庸俗谄媚的诱惑。


讲义气看起来是一件小事,其实它的背后沉淀着很多锻造人格力量的核心要素。

从小读这些讲义气的英雄故事,骨子里就会想做一个讲义气的人,长大后更可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。




再谈谈“侠”

侠者,重信。


《史记·游侠传》描述游侠的前半段是“言必行,行必果,己诺必诚”,

就是说要做侠客,首先要讲信用,承诺了的事情要尽力去做。


江南七怪与丘处机因误会几次争斗,丘处机与七怪定约,

大家分头营救杨铁心和郭啸天的后人,十八年后,在嘉兴府醉仙楼头相会,让两个孩子比武争胜。


为此一诺,江南七怪六年多追寻段天德直到大漠,每人都学会了一口蒙古话,

之后找到郭靖,又十余年悉心培养,可以说把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生都付诸在这个诺言上了。


在武侠的世界里面,信用是最基本的通行证,言而无信是最让人看不起的。

即便是穷凶极恶之人,例如欧阳锋和金轮法王,也还是基本上讲究信用的。



侠者,狷狂。


如果从《史记·游侠传》的定义来看,侠客也可以是一板一眼的,但在我心中,真正的侠客形象,

是必须要有些狷狂之气的——即便是忠厚老实如郭靖,也有三擒三放欧阳锋的狂放之举。


我心中最理想的侠客形象,是乔装参将的令狐冲和自号傻蛋的杨过。

他们心中自有善恶,生活上却不拘小节,其所癫狂者,乃卓尔不群也。


至于说到张无忌和陈家洛之类的人物,虽然武艺超群亦不行邪恶之事,但他们刻板拘谨、

优柔寡断,其人生就好像一直没有绽放开来的花骨朵一样,距离真正侠客的形象实在太远。

后者人格卑下,与花铁干之流别无二致,实在是不值一提。



侠者,胸怀天下。


“侠”这个字是个象形字——侠者,夹人也。“夹”这个字古义有辅佐、帮助之义,

所以侠者既有为朋友之托舍弃自身利益甚至生命的含义(辅佐义),又有不求回报地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的含义(帮助义)。


《史记·游侠传》描述游侠的后半段是“不爱其躯,赴士之阨困,千里诵义者也”,

就有这层意思。但“不爱其躯,赴士之阨困”在金庸先生看来,不过是小侠而已。


我认为迄今为止,对于侠的精神内涵最了不起的描述,在先生《神雕侠侣》一书中郭靖向杨过说的一段话中:“我辈练功学武,所为何事?

行侠仗义、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,但这只是侠之小者。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‘郭大侠’,

实因敬我为国为民、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。然我才力有限,不能为民解困,实在愧当‘大侠’两字。

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,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,这是不消说的。

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‘为国为民,侠之大者’这八个字,日后名扬天下,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。”


我第一次读到这段话,应该也就是小学一二年级吧,那时候就深深受其感染。

这段话虽然只有一百余字,我这一生中诵读不下百遍,即便为了写作此文,摘录至此,读起来依然是胸怀激荡、热泪盈眶。


我这一生虽然还没有走到终点,也没有值得一提的成就,但亦曾面临过巨大的经济利益对于道德原则的挑战,

以及骄奢淫逸的生活对于朴素奋进的工作和生活态度的诱惑,但只要默诵“为国为民,死而后已”的人生信念,斯等宵小便自动退却!


我之所以花那么多笔墨写侠义,是因为这就是我德识的核心,

它帮助我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做出判断和选择,让我明晰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,因此值得继续活下去。


有趣的是,形成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全然不是得自家长和老师,甚至也和后天的成长环境没有关系,而就是完完整整来自书本。


从善良勇敢、聪明反叛的皮皮鲁,以及金庸笔下各色大英雄、大侠客身上,我从小便描摹出了一幅我希望成为的人的形象。

这个形象的内核至今没有什么变化,仅仅是其外在表象日益丰富多样罢了,

而我构建这个内核的时候,全然不知道社会是什么,只是通过书本,在童话的世界和武侠的世界中切换而已。


构建德识的关键,就是要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——要找到打动自己灵魂的榜样,而不仅仅是社会大众公认的成功人士的形象。


因此,我一直不认为抽象的文本可以帮助大家做这样的事情,与之相反,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饱满具象的人物形象,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直接汲取到榜样的力量。


从这个意义上讲,我们更应该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和小说,来构建我们的德识——德识说白了,不过就是几个鲜活的人物,我们愿意努力成为他们,甚至超过他们。


下期推荐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以书为友,有三个方面的作用,分别是求共鸣、求辩证和求消遣。

因文字而生共鸣,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。就好像有一把文字铸就的利剑,

刺破千年万里的时空,在你心底最最深处开一个洞,

让埋藏其中最炽热或者最柔软的感情从这个洞中溢流出来,充塞整个心灵。

下期周涛和你聊聊从文字中产生的事理和情感上的共鸣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周涛:论读书

- DataCastle -


1条评论

分享

1条评论
意见反馈
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

扫一扫分享给周围朋友